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行业动态

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制造趋势论坛在苏州召开

文章来源:江苏省光学学会作者:发布时间:2021-10-27

       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制造趋势论坛(The 6th Forum on Trends in Nano-Manufacturing, NanoTrends2021)于10月22日-10月24日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省光学学会、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顾敏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Zhenan BAO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Molly STEVENS教授,江苏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王钦华教授,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苏州大学陈林森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Li LU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邵金友教授,浙江大学匡翠方教授,湖南大学段辉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文浩教授等100余人通过现场和线上等方式参加论坛。苏州大学副校长沈明荣,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郁秋亚,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孝峰、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龚呈卉,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资虹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煜主持。
      论坛发起人之一——黄文浩由于疫情原因于线上参会,他邀请陈煜代为宣读致辞,致辞介绍了纳米趋势论坛的背景和历史。自1990年代纳米技术兴起以来,发展迅速,近年已进入纳米制造阶段。纳米制造与电子信息、精密工程、生物医药、环境等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纳米制造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本次论坛为纳米制造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我国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9位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主题涉及纳米光学全息、高通量纳米激光直写光刻关键技术、纳米压印技术、基于三维光刻的微纳光制造与应用、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制造光电器件、下一代可充电电池和生物传感纳米材料等纳米制造领域的前沿问题。
      Zhenan BAO院士的报告围绕“Skin-Inspired Organic Electronics”展开。电子材料的研发深受器官复杂性的影响,有机电子材料的出现为这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报告介绍了可拉伸、可自我修复、可生物降解的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以及用于可拉伸电子电路块的可扩展制造的方法,展示了其团队正在研究的应用实例,这些应用都是由类似皮肤的有机电子在与生物系统连接时所实现的。
      顾敏院士于线上参会,由其团队方心远教授现场演讲,报告以“纳米光学全息”为题,介绍了全息技术的历史。光学全息技术自1962年诞生以来,已经被应用到三维全息显示、光学存储、光学加密、全息干涉测量和显微技术等领域。与此同时,纳米技术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未来。报告介绍了纳米光学全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介绍具有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全息技术、人工智能支持的全息技术,以及全光推理。
      Molly STEVENS院士的演讲”Designing Nanomaterials for Therapeutics and Ultrasensitive Biosensing”,介绍了生物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和控制递送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其团队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传感能力设计了对HIV、埃博拉、肺结核和Covid-19等传染病的检测分析,并将其与智能手机技术相结合,用于患者自我监测、位置标记和流行病监测。此外,还设计了复杂的3D结构和细胞界面纳米针,用于多重细胞内生物传感和生物过程的调节。报告介绍了如何将这些多样化的技术应用于变革性生物传感、再生医学和治疗应用。
      现场师生积极向专家学者提问,互动气氛热烈。
  10月24日上午,各报告专家及其他参会者在苏州苏大维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苏州大学陈林森研究员,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煜教授以及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乔文教授等人的陪同下参观苏大维格。陈林森详细介绍了集团在微纳光学、显示照明、3D成像、微纳图形紫外激光直写系统、柔性纳米压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让参观者们深感震撼,大家展开深入交流,并对本次参观学习赞不绝口。
  纳米制造趋势论坛自2011年发起,已在安徽合肥、江苏苏州、江苏南京、陕西西安等地成功举办五届,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制造趋势论坛旨在搭建一个纳米制造技术的高端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探讨了纳米制造在光电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搭建国内外同行互动探讨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新闻链接:http://www.joscn.org/News/Info.asp?infoid=1102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