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会员单位动态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三台载荷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能力

文章来源: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作者:文/周海金、闫筠君,图/周海金、晏磊、王天昊发布时间:2022-04-16


       416216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上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首批启动的综合探测卫星,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它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其中,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和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POSP 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 

       此次合肥研究院承担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载荷于20213月完成正样交付,20222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试验队进入发射场以来,不辱使命,奋力攻关,圆满完成了发射前各阶段测试任务。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我国天基碳监测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4162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新华社发(郑斌摄) 

从左至右分别为装载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的EMIDPCPOSP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科研人员调试相关载荷 



新闻链接:https://www.hf.cas.cn/xwzx/tpxw/202204/t20220416_6427936.html

相关链接:

世界首颗,激光测碳。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海航天)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再添利器》(生态环境部)

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