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大气光学中心朱文越团队崔生成副研究员课题组为了研究沿海地区气溶胶消光吸湿增长特性,分析了我国典型沿海城市青岛的局地气溶胶特征,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上。
海洋气溶胶的消光能力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很大,沿海地区为海陆源气溶胶的混合区域,气溶胶类型复杂,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剧烈,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在沿海地区的计算精度要求更加准确的气溶胶吸湿增长模型。崔生成课题组利用青岛为期一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了当地气溶胶来源的变化特征,得到了青岛地区不同气溶胶来源下的局地气溶胶消光吸湿增长因子,为青岛地区气溶胶辐射效应理论计算提供模型数据。
研究人员利用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溯源对局地气溶胶进行分类,将实测的气溶胶粒子谱输入米散射算法中计算消光系数并剔除数浓度项,排除数浓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气溶胶消光吸湿增长特性的数值模型,并在不同污染背景下对该地区的气溶胶消光能力进行对比,阐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4292/14/24/6288
文章图文摘要
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青岛地区不同污染背景下的不同外部输入源
{陆源(红色)、海源(绿色)、混合源(蓝色)}的气溶胶消光吸湿增长因子
(a)污染背景和(b)清洁背景。
新闻链接:https://www.hf.cas.cn/xwzx/jqyw/202302/t20230224_668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