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杨兴元教授联合生命科学学院王丽莉老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王顺利研究员揭示了菌体代谢影响腐殖质形成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以题为“Exogenous microbial antagonism affects the bioaugmentation of humus 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inoculation using Trichoderma reesei and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国际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在线发表。王丽莉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生孙凯、潘帅、颜忠康、朱连连,以及杨兴元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王顺利研究员为共同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正在增加。自然条件下腐殖质的形成受多种气候条件的影响需要近万年,探索有效的有机碳固定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对于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通过对不同的菌体代谢对腐殖质成分、结构特征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真菌拮抗在秸秆腐殖质化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了Phanerochaete是类胡敏酸的生产者,而Trichoderma主要帮助富里酸和多酚物质的转化,该工作为腐殖质形成转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对于农业秸秆的再循环利用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基于菌体及代谢变化促进秸秆腐殖质的形成
新闻链接:http://www.ahu.edu.cn/2023/0413/c15059a305356/page.htm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