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满洲/康熙团队在金属团簇荧光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并被选作杂志封面(图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沈宏磊和硕士研究生徐嘉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化学化工学院朱满洲教授、康熙教授和天津理工大学匙文雄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图1.该工作被选为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封面。
油相荧光团簇的“油到水”相转移过程常常伴随着荧光猝灭,但其淬灭机理至今模糊不清,这限制了油相团簇的亲水性应用。事实上,相对于亲水性团簇,疏水性团簇具有更精确可控的分子结构以及更加清晰的荧光机制,其光学性能的调控更加容易。因此,将原子精确的油相团簇进行“油到水”相转移,且在此过程中保持团簇的优异性能,是推动团簇材料进行生物、检测等水相应用的重要手段。针对此,本工作深入研究表面羧基功能化的Ag29团簇的原子精确结构和光学性质,阐明了相态转换过程中荧光猝灭机理,并成功构筑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两亲性荧光团簇(图2)。本工作首先通过配体工程对Ag29团簇表面进行全羧基修饰,发现团簇全羧基功能化引发荧光强度的显著提升,晶体结构表明荧光提升的提升来源于团簇表面结构的增强耦合。全羧基疏水性Ag29团簇在“油到水”相转移时触发荧光猝灭,多种手段证明团簇去质子化引起分子内解耦过程,继而引发团簇表面结构疏散化以及辐射跃迁的淬灭。为解决此荧光淬灭问题,作者利用主客体化学方法引入水溶性谷胱甘肽诱导团簇聚集,并通过超分子再耦合对团簇分子内运动和分子间旋转进行限制,增强了团簇的辐射跃迁,实现了团簇的光学恢复与增强。该工作为原子精确金属团簇的结构-光学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望为针对亲水性应用的高荧光团簇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帮助。
图2. Ag29纳米团簇在“油到水”相转移过程中的光学调控。
上述工作是安徽大学在团簇研究领域标志性成果的新突破。化学化工学院朱满洲/康熙团队长期致力于金属团簇化学研究,开创和发展了“Ag29团簇模板体系拓展”、“团簇组装体系的构建”、“团簇荧光机理的阐明”三个研究方向,相关工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科学进展,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志 (4篇),德国应用化学 (4篇),化学科学 (8篇)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本工作属于三个研究方向的集成性工作:基于Ag29模板研究团簇组装体系的荧光机理。
新闻链接:http://www.ahu.edu.cn/2024/0510/c15059a339567/page.htm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