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会员单位动态

安徽大学胡志家教授团队在液晶激光、辐射探测及手性激光器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作者:发布时间:2024-07-24

       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胡志家教授团队在液晶激光、辐射探测及手性激光器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先后在光学权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安徽大学均为第一单位。

       该团队通过将光致变色化合物与胆甾相液晶结合,建立了一个对紫外线响应的软螺旋超结构。通过操控布拉格反射角,团队成功地实现了从红到青的结构反射颜色变化,在系统中引入一种防伪技术,该技术嵌入了多种微结构,具备色彩可调性、可擦除性和角度依赖稳定性等特性,基于光学可重构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机理实现了波长可调谐液晶带隙激光器的应用,开发出了信息编码原型,用以信息编码和解码,避免了复杂算法设计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光学权威期刊《激光与光子学评论》(DOI: 10.1002/lpor.202400812,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生屈广阴, 胡志家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团队还报道了一种基于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的胆甾相液晶微腔激光器。通过温度调制,实现了调谐范围为584 - 696 nm的光子带隙激光发射。通过改变泵浦方式,实现了回音壁激光和光子带隙激光之间的激光模式切换。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杂志C》(DOI: 10.1039/d4tc00831f,第一作者为2021级硕士生刘忠豪,胡志家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 

1. 具有色彩可调性、可擦除性和角度依赖的液晶带隙激光器

       在辐射探测领域,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一重或多重有机染料能量转移体系,设计了高灵敏、无重吸收的CsPbBr3纳米线闪烁屏,从而实现红-近红外闪烁体屏,克服了目前碘基钙钛矿闪烁体的不稳定性问题。该工作提出的有效的能量转移策略,对于开发无再吸收、性能高效的钙钛矿闪烁体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光学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光子学》(DOI: 10.1021/acsphotonics.4c00117,第一作者为2021级硕士生汪周远航,安徽大学胡志家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徐旭辉教授、安徽大学李思祺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2. 基于钙钛矿/染料复合闪烁体的低能/高能X射线成像实验

       此外,团队在手性激光器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深入研究了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MOFs)包覆非手性发光体受激发射的圆偏振特性,并开发了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方法来构建基于 CMOFs 的手性激光器,将手性客体 L/D-组氨酸转移到非手性沸石咪唑酸酯骨架(ZIF-8)上来构建手性 MOFs 主体基质,然后使用手性 ZIF-8 粉末与非手性激光染料 DCM 共组装的方法负载非手性染料作为发射体,得到的L/D-ZIF⸧DCM纳米颗粒,获得强烈的圆偏振发光(CPL)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光学权威期刊《光子学研究》(DOI: 10.1364/PRJ.520965,第一作者为2021级硕士生朱德祥,胡志家教授、李思祺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3. L/D-ZIF⸧DCM的圆偏振激光器


新闻链接:http://www.ahu.edu.cn/2024/0724/c15129a345414/page.htm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