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行业动态

遥感研究进入云计算时代,首套中国土地覆盖和利用制图完成

文章来源: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作者:彭新 陈骏发布时间:2020-04-21

    在最新的遥感技术、云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的帮助下,遥感技术的应用正在发扬光大。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发布了全球首套中国30米分辨率逐季节土地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图,以及首套中国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
    新成果由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这项工作基于二十年的卫星收集数据,在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协助下,实际 处理时间不到三个月。“不太正规地说,我们是将数据放在云计算系统中‘把玩’,最终完成成果的。”宫鹏称。
    遥感技术于19世纪问世。1839年,人类就利用它获得了第一张照片。1858年法国人首次乘气球在巴黎上空进行了空中摄影实验,到1903年发明了飞机之后,航空摄影迅速发展起来。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时,人们把遥感装置装在了卫星上,开始出现了从宇宙空间进行探测的方法,从此遥感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探测技术。“遥感观测是动态监测区域及全球尺度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唯一途径。”宫鹏说。
    有关卫星遥感应用,一则轶事颇为经典。在美国,一家拥有卫星遥感技术的公司,兼并了一家铜矿公司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资料,查清了内华达州矿产分布情况,并发现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大铜矿,从而加速了这家公司铜矿业务扩大再生产。
    卫星遥感应用如此广泛,被称作“天上的眼睛”,它获取信息量大,能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和结构,无论是当下的疫情研究还是山火预警,都有其用武之地。迄今为止,随着对地观测领域进入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数据开放共享从单纯的数据共享模式转变成以“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数据立方体”(Data Cube)为代表的新型对地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服务。
    两项服务均在2011年推出,“谷歌地球引擎”将全球历史存档的长时间序列的多源遥感数据整合在一起,用户不仅可以免费下载数据,还能对大规模影像进行在线分析(如变化检测、趋势分析等)。“数据立方体”基于超算平台,实现了对澳大利亚遥感、气象、地面站点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管理。
    但实际上,构建现有遥感数据平台的卫星图像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预先处理。以谷歌为例,在同一时间每一张原始卫星图像(称为“一景”)边缘作处理时,为达到连续效果,会在图像接边处进行平滑和羽化。虽然看着接边处过渡连续了,但是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此外,还有大气云层、卫星运行影响下,产生的误差畸变、观测错误等,从中识别需要专业人员修正。
    “卫星直接获得的图片不能拿来直接使用,因为卫星图片不会是自然连续的,很可能像100块的拼图,少了50块的效果,但也有可能同样的拼图来了好几块。” 宫鹏解释。
    当前研究的目标是构建“无缝数据集(Seamless Data Cubes,SDC)”,也就是连续无缝地展现特定分辨率下所有地表覆盖的卫星图谱。如今,宫鹏和他的团队成员刘涵博士等则把流程自动化了,基于AWS集中存储的公共数据集,包括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以及中等分辨率的成像光谱仪MODIS的数据等。借助AWS基于云计算架构大规模的算力,结合机器学习计算框架后,最终将几百万张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拼接在一起,并构建了多维的时空数据立方体。此外,通过使用时空数据融合重建技术,完成的图像没有异常值和缺失值(如云、条带值等),并重现了无缝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图像。
    将云计算引入到遥感科研中的想法堪称领先。近年来云计算在公共部门和商业机构中运用广泛,但在国内科研机构中则少有接触。就国内科学研究而言,借助大学自建数据中心(IDC)或是超算平台是主流做法,但就遥感数据而言,产生的数据通常以PB(约合1000TB)计算,无论是数据的传输、管理以及分析,在成本和IT架构上的瓶颈都非常大。于是宫鹏选择了AWS,在离AWS 公共数据集最近的区域使用 AWS 算力进行分析计算。
    在云端分配算力并不复杂,按照AWS解释,操作上仅需鼠标“数次点击”。宫鹏告诉界面新闻,其项目所需算力已经用到了AWS在中国科学界的应用最大极限,相当于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中前200强的位置。另一方面,涉及到PB级数据的存储、传输,在基于AWS在全球已有数据中心分布的情况下,数据的抓取、处理简便快速。有了云计算帮助,光是在数据中心上从头建设节省的时间,就达到数年。一些初步的结论已经给出,比如根据分析,中国耕地面积未低于18亿亩红线且有较大差距;国内森林面积在增加,颠覆过往国际主流看法;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气候变化上,人类活动产生了显著影响等。
    随着数据集的发布,宫鹏认为,一场中国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革命已经发生。不仅是遥感专家,即使毫无遥感专业知识的用户都能快速完成他要做的应用。任何人都能上网查阅全球地表覆盖图,实现快速全球制图。
    另一方面,基于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和制图产品,代表着中国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新范式,可以为农林生产、城市建设、抵御洪涝和山火防范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促进政策设计和优化、行政执法、全球气候变化模拟和预测,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上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遥感监测跨越地理、政治或学科的界限,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宫鹏说,借助技术进步,他希望人类面对无常的大自然时,仍能够力有所逮。


原文链接:遥感研究进入云计算时代,首套中国土地覆盖和利用制图完成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