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承办的“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2019年工作会议”在成都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8家各省市环境监测单位、23家环境科技公司、1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25个监测系统等共计2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方自力等20余位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图:会议现场参会人员剪影
会议开幕式由超站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主持。联盟负责人张远航院士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四川省对此次会议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通过本次工作会议继续推动联盟在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业务化监测和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随后,陈善荣站长从环境工作者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出发,充分肯定了联盟成员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程中的使命、担当和成绩,并表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与联盟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于会文厅长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各位院士和专家能够持续为四川大气污染防治把脉会诊,省厅也将按照专家建议组织各方力量打通生态 环境质量改善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刘文清院士在其致辞中表示,联盟应持续发挥在我国大气超级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作用,推动我国超站建设达到并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会上,陈善荣站长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谢绍东教授分别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框架思路”和“成渝地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与控制思考”做特邀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站、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站、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等19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超站联网技术和实践、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观测技术、大气氧化性关键参数观测技术、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观测体系等四大议题进行发言和经验交流。最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曾立民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就超站联盟的发展思路和后续工作计划开展了热烈讨论。张远航院士总结认为,超站联盟后续将会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促进超站联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在后续工作中和臭氧专委会合作开展数据综合分析培训。
27日上午,部分参会人员还参观访问了北京大学在成都新津县建立的大气综合观测超级站,与站点负责人和驻点师生就超站设备性能、运维和质控、数据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本次新津超站综合观测是今年由北京大学、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联合开展的成都平原夏季臭氧污染来源与成因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自由基及活性前体物在线测量技术”和“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参与单位包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从厘清影响大气氧化性变化及臭氧污染形成的关键化学和物理过程出发,站点配备了包括大气自由基、氧化中间态物种、二次污染前体物及最终产物在内的多种在线监测设备,设备国产化程度达到80%以上。此外,项目团队在还在成都市区、广汉、青神建立了5个超级观测站,形成了覆盖成都平原臭氧污染区域的立体监测网络,观测参数的广度和深度均为近年之最,可多角度精准诊断成都平原臭氧污染成因,科学支撑成都平原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
图:参会人员参观新津超站合影
据悉,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18家科研和业务单位于2013年发起成立、迄今已走过7个年头,秉承“科技引领、规范机制、资源共享、决策支撑”的建设宗旨,联盟由成立之初的18家单位发展到今年的78家,基本涵盖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业务、科研部门和龙头企业。7年间,联盟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打赢蓝天保卫站三年行动计划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建设走向世界前列。
新闻链接:http://cese.pku.edu.cn/xwzx/100717.htm
相关链接:听大咖们谈大气环境治理,这个全国性会议在四川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