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会员单位动态

第四届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合肥大学召开

文章来源:合肥大学作者:发布时间:2024-12-30


       12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合肥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共同主办,合肥大学承办,是长三角教育系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长三角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奇、合肥大学校长任永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三省一市教育主管部门与7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研究院、企业共130多名代表参加研讨会。

       范奇指出,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双元制教育长三角地区中国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长三角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商协会代表共同探讨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对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任永在致辞中介绍,作为中国最早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的高校之一,合肥大学积极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合肥模式”,从2016年与德国大陆马牌轮胎集团合作共建“大陆班”,到2021年学校印发双元制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双元制改革、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学校与大众集团、国轩高科等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产业学院7个,探索的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全面推广,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新源、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高级总监张耀文、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及前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CEO 来福(Wilhelm Rudolf Reif)、合肥大学副校长王晓峰作主旨报告。报告提出要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搭建中外师资交流互鉴的平台、构建紧密对接国际标准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在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当天下午,双元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同步举行。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董雨、安徽科技学院副校长赵伟峰、滁州学院副校长陈桂林、上海电机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彭睿睿、合肥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院长胡学友、浙江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岁繁、安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张华建、南京工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耿鹏、黄山学院副校长张小明等嘉宾,围绕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学校在双元制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

       在职业教育分论坛上,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晓刚、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蔡红军、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霍佳震、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纪委书记陈育中、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智清、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任健、霍山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何祥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学院院长邵立东、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巩芳等专家,就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调研了合肥大学大众学院,深入了解合肥大学在双元制教育实践中的成果与经验。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等方式,代表们对双元制教育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双元制教育在长三角地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为长三角地区双元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地区双元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链接:https://www.hfuu.edu.cn/0b/43/c58a133955/page.htm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