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2日,由英国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组织的2020国际量子大会(线上)顺利召开。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担任该会议的名誉主席,陆朝阳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会议吸引了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人员,注册人数达到4458人,截至目前在各个平台上的观看人数累计已经超过4万。
会议的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包括多位沃尔夫奖获得者、量子墨子奖获得者、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哈维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等在内的二十余位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的顶尖学者出任。
开幕式上,英国物理学会会长Paul Hardaker博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教授和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分别代表各主办方致辞,认为量子信息的科学性及其巨大潜力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共识,随着各个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界的雄厚资金投入,量子信息科学发展迅猛,正处于“第二次量子革命”。
大会邀请了包括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的叶军教授、耶鲁大学的Steven Girvin教授、谷歌的首席科学家Sergio Boixo博士、斯坦福大学的Jelena Vuckovic教授、哈佛大学的Kang-Kuen Ni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ichelle Simmons教授、IBM的Oliver Dial博士、微软的Bettina Heim博士、中国科大的彭承志教授、格拉斯哥大学的Miles Padgett教授等在内的46位国际顶尖学者做大会及邀请报告,分享了各自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的最新突破。
在科学报告之外,大会组织了聚焦世界各国在国家层面量子项目的布局情况和量子相关产业的两个座谈会。20日晚,来自中国、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这八个国家和地区的量子信息技术专项负责人就各自的经费投入、产业介入、研究计划和进展、人才培养和教育、以及国际合作情况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小组讨论。讨论会上,各国代表都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以“科学优先”的理念实施国家量子技术专项,制订科学稳妥的“分步走”科学目标保持整个领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避免泡沫和低谷的风险。同时,各国负责人一致认为,推进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学术界的共同责任,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21日晚,在“量子技术和产业”座谈会上,来自IBM、微软、IonQ、国盾量子、国科量子、国仪量子、PsiQuantum、ID Quantique等国际上13个企业的代表介绍了在量子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为了鼓励和支持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2020国际量子大会联合英国物理学会出资设立了面向博士毕业三年和八年之内的“国际量子技术研究新锐奖”和“国际量子技术青年科学家奖”。10月22日,会议宣布了从近50位国际候选人中评选出的两位获奖人,分别是来自哈佛大学的Nicole Halpern博士和来自芝加哥大学的Hannes Bernien教授。
2020国际量子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国际量子技术领域的学者们和青年研究人员齐聚云端学习、分享和探讨量子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进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次大会的所有参会人员免费注册,所有报告在Underline和寇享网络平台上可继续观看。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2020国际量子大会显著地突破了参会人员规模,并在降低会议成本(本次会议中国科大方面没有任何费用支出,全部由英国物理学会和赞助商提供)、便捷性、提高可访问性、以及减少旅行产生的碳排放等方面为疫情期间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新闻链接: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3119.htm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ahos@aiofm.ac.cn 。网站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